南北农业网 >> 苎麻属

云南施甸提出到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目标电珠石南

2022-07-13

云南施甸提出到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目标

沿着扶贫地图脱贫,云南施甸提出到2018年实现“整县脱贫”目标

是自我加压,还是空喊口号?

云南省施甸县起伏在从怒江到勐波罗河的崔嵬群山之中。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4万人,还有6万多贫困人口艰难生活在这里的干热河谷和冷凉山区。贫困面特别广,贫困程度特别深,滇西片区这样一个扶贫任务繁重、脱贫压力巨大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,率先提出到2018年实现“整县脱贫”的目标,是自我加压,还是空喊口号呢?

“整县脱贫”成在精准识别

“七评法”,找准贫困人口,摸清致贫原因

记者在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阿早妈妈家住了一个晚上。

火塘噼噼啪啪,80岁的布朗族老妈妈阿早一边添柴,一边招呼着我们围着火塘坐下。她从火塘上取下熏得黝黑的水壶,为来客添满茶水。老妈妈衣服虽然旧了些,但干净整洁,这一绣纹,那一绣带,显露布朗族独有的味道。她的老伴阿文接79岁,又聋又瞎,捏着一根自己摸索着卷好的土纸烟,慢慢地吸着,凝神沉默在自己的世界里。怎么问,阿早妈妈就是不说话,只是不断地给远客添茶倒水。好说歹说,老人终于吐口。“我有7个孩子,家里穷,有5个孩子小时候就因为缺吃缺药,不在了……”老人抹着眼泪,说不下去。

哈寨村藏在巍峨连绵的高黎贡山深处,全村105户人家,有554人。现在全村的贫困户还有34户,贫困发生率为32.38%,脱贫任务十分艰巨。

木老元乡下木老元村李映梅的家,是一幢具有布朗族风情的百年老屋。走进屋内,客厅摆放着简陋的家具,蓝色的墙上用粉笔记着庄稼的收成和全家的开支状况。“老屋是传下的宝,但房子低矮,光线很差。现在,房子的年纪大了,住得不安心。”李映梅希望自家能盖一幢敞亮的新房。

“扶贫,就是要扶真贫。整县脱贫,在施甸,在保山全域,都是第一遭。精准识别贫困户,是保障整县脱贫的基础。”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这样分析。

在施甸县,像阿文接和李映梅这样的贫困人口是如何被挑出来的呢?施甸县副县长蒋中彪说,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拿出过硬办法来。根据县情,施甸创新精准识别方法,通过实施“七评法”,全面为贫困户建了档立了卡。“七评法”,就是一评住房、二评生活、三评生产、四评劳力、五评健康、六评教育、七评负债。

“七评法”不能大而化之,要反复审评,结果才靠得住。施甸县委副书记杨箫宾坦陈:“很多人对自家的收入情况都算不清楚,这给精准识别带来大难题。”所以,在“七评法”实施过程中,施甸通过群众申报、干部核实和群众互评相结合的办法,保障贫困户申报的信息准确。然后将所有的贫困户倒序排列,在党员群众会议上讨论审核,最后实行公开公示,接受广大群众监督。“七评法”不仅能够全面摸清贫困户在哪,而且能够精准识别村民因何致贫。对照“七评法”,哈寨村杨顺道家被识别为教育致贫。当地针对他家的情况,制定了产业帮扶方案。杨顺道说:“我最近种了一些乌头,乌头是制作跌打药的主要原料,生长周期短、市场前景好。”

通过精准识别,施甸县的脱贫“地图”清晰了:截至目前,全县共有贫困人口60666人,占全县人口的21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的深度贫困自然村还有113个、3.87万人。产业单一、受教育程度低、交通闭塞等是造成贫穷的共性原因。

“整县脱贫”重在整族帮扶

聚合力量“拔穷根”,异地搬迁“挪穷窝”

有了脱贫“作战图”,接下来的任务,就是攻坚拔寨真扶贫。

整县脱贫,不能零打碎敲牛皮糖,要整乡整村整族脱贫,才能确保如期实现目标。“像施甸县这样的贫困连片集中地区,基础设施薄弱、产业结构单一、群众基础素质较低,脱贫攻坚难度大,只有通过整村、整乡、整族推进,聚合力量,才能拔掉根深蒂固的‘穷根’。”云南省扶贫办原党组成员胡国云说。

木老元乡紧挨着摆榔彝族布朗族乡,是当地的深度贫困地区。“这两个乡以种植苞米和甘蔗为主,耕地贫瘠,坡度大,产量低。甘蔗的种植‘小弱散’,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。另外,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中,当地民风闭塞,不愿接触新鲜事物。”杨箫宾介绍,35岁以上的青壮年大部分在家务农,守着一亩三分地,够吃就行。“一人打工,全家脱贫”的方法在施甸难以行得通。

条件型、素质型贫困交织叠加,必须聚合力量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。施甸县将木老元乡和摆榔乡整合为一体,从安居工程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发展、社会保障、素质提升、生态保护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七个方面,制定脱贫措施。杨箫宾说:“比如,交通道路的建设要考虑整个区域的发展。施甸县规划到2017年在片区内建设3条52.5公里的公路,实现木老元乡、摆榔乡和姚关镇环形连通,为下一步产业规划夯实基础。”

新的脱贫举措,需要创新投入机制。蒋中彪说:“以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为平台,整合发改、交通、水利、国土等20多个部门的资金,探索政府引导、企业帮扶、部门整合、群众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,确保资金到位。”

易地搬迁是整村整乡整族推进的一个重要抓手。施甸县县委书记施继平表示,超过八成的建档立卡户聚居在地质灾害频发、丧失基本发展条件的山区,将他们整体搬迁,向县城、中心镇、中心村靠拢,施甸正在实现整体脱贫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。

走进摆榔乡尖山村关脚村小组,很多农户家的房子还是土坯房,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半山腰。在村民李天华家,牛棚和厨房几乎连在一起,屋顶也漏了几个洞。村民的地也多为坡地,发展产业先天条件不足。经过研究,县里决定对关脚村小组实施整体搬迁。

摆榔乡乡长蒋紫剑说,新的搬迁安置房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,实行人畜分开,厨房、卫生间隔离,同时有12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两种户型供选择,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。李天华看到了希望,“将来把自己的地流转给企业,自己还能在企业打工。

“整县脱贫”难在全覆盖

“挂包帮”,不落一人,成为脱贫攻坚新风景

挂点,包村,帮户。

“施甸县不脱贫,我老李就不脱钩。”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施甸县调研扶贫状况时许下了诺言。他挂点联系施甸县,去年8月份,他在村民李金凤家中考察,得知老人家长年胃病缠身,没钱医治。李纪恒心情沉重,亲自安排将李金凤送往医院检查,并给了老人1000元。这,成为施甸县开展“挂包帮”的开头。施继平说:“脱贫工作无小事,做好‘挂包帮’,就从群众的切身小事做起。”

云南省“挂包帮”,是扶贫的创新办法: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联动,县处级领导“挂包帮”不少于4户,科级领导不少于3户,一般干部职工不少于2户。在“挂包帮”中,领导干部拉好调查摸底、贫困原因分析和脱贫帮扶“三个清单”。摸清穷根,是为了找准对策。通过汇集整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,分别制定了不同部门、干部的帮扶措施。

施甸沐浴在“挂包帮”的煦煦和风之中。目前,全县125个单位干部职工7775人,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6371户。去年8月份,84家县级单位和两个布朗族乡村干部,完成木老元、摆榔两个布朗族乡8个村的第一轮“挂包帮”,走访群众3414户。采取“一帮一”“一帮多”“多帮一”等方式,结对帮扶贫困户1508户,实现了结对帮扶的全覆盖。

贫困户多,干部群众少,会不会出现漏人的情况?领导干部率先对木老元乡、摆榔乡全体农户进行“挂包帮”,重点对全县建档立卡户挂包,剩余的贫困户由乡村干部兜底。同时,将全县贫困人口分类造册,采取目标倒逼制度,做到单位到村、干部到户、责任到人、一户一帮扶责任人,实现乡不漏村、村不漏组、组不漏户。

“挂包帮”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问题。杨箫宾说,基层机构本来就面临着人手少,工作压力大的问题。再加上“挂包帮”的任务重,干部队伍的精力难以保障。所以,施甸正着力完善“挂包帮”,求实效,取真效。

“挂包帮”的目的是实现项目和贫困户的精准对接。但是作为落后地区,施甸的资金、项目、人才都很匮乏,挂包单位、职工的能力也有限,做到因户、因村施策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难归难,施甸仍在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。

如今,阿早老妈妈的儿子阿福友开始养殖绿壳蛋鸡,并开了一个农家乐。杨顺道家的药材长势良好:“药材长在地里,就相当于给孩子攒的学费。”李映梅家的住房问题也解决了,新盖的房子就在老屋的对面,“买一个太阳能补贴1500元,建一个洗澡间补贴3000元,不低于60平方米的住房补贴5万元,厢房补贴一万五千元,大门、院子都有补贴”……

本报记者 高云才 张帆 王浩 杨文明

责任编辑:孙建

吉林省汪清县老永胜福酒家

濮阳市科农肥料有限公司

玉林市蒲塘镇陈关村公所

太阳帽子儿童报价

同利同达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
四川省简阳市五煌废旧塑料回收有限公司

特灵通对讲机价格

画册产品报价

DIY文具价格

安国市康泰保健食品经营部

友情链接